校友说|以迪堡大学为支点,Phillip解锁生物科研世界的无限精彩

 

 

你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难就失去信心,恰恰相反,这时候你需要沉得住气,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现状。

 

 

这句话是狄邦华曜2024届校友Phillip Cheng在经历了大学第一学期的挑战后总结出来的经验,也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思考。

 

成熟,是访谈结束后,Phillip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印象。

 

Phillip在2024届毕业典礼

 

 

#01

人生十字路口

择校、专业与未来规划

 

还记得去年,Phillip站在人生的重要岔路口,手中握着10+大学offer,每一封都承载着不同的未来。其中有美国的综合性大学(大U),诸如罗格斯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也有知名文理学院,如迪堡大学、玛卡莱斯特学院、拉斐特学院,还有英国的伦敦大学学院(G5)、爱丁堡大学、伦敦国王学院等。

 

面对众多令人心动的选择,Phillip深思熟虑后,坚定地选择了迪堡大学。这并非一时的冲动之举,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Phillip内心一直怀揣着在美国做科研、直博的梦想,他渴望在生物领域深入探索,为学术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迪堡大学虽然是一所小型文理学院,但它的生物专业排名较高,在相关领域有着深厚的学术积淀,这一点深深吸引着Phillip。

 

迪堡大学 图源:学校官网

 

此外,凭借高中时期优异的学术成绩,Phillip获得了迪堡大学极为丰厚的校长奖学金(Presidential Award of Excellence)。这笔奖学金每学期高达 42,000 美元,要知道迪堡大学每学期的学费是 59,000 美元,这意味着奖学金几乎覆盖了大部分学费开支,并且本科 4 年都能持续获得。这极大地减轻了经济负担,也让Phillip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学习和科研中。

 

迪堡大学校长奖学金介绍

 

在做选择时,Phillip也对综合性大学(大 U)和文理学院进行了深入了解。为了让学弟学妹们也能清楚其中差异,他结合了自身体验,总结出了这样一份对比:

 

差异点

综合性大学

(大 U)

文理学院

学校规模与授课形式

规模大,以大班授课为主,50 人以上大课常见,部分课堂可容纳几百人,授课方式更侧重讲课。

规模小,学生多在1000 - 2500名本科生之间 ,以 20-30 人左右的小班授课为主,师生互动频繁。

AP抵学分政策

各学校AP学分政策差异大,顶尖大学可能要求AP成绩达 4 分或 5 分才可换学分,对换分科目和数量严格规定;部分学校政策较宽松,3 分及以上即可换一定学分。

多数认可AP成绩,学生凭AP考试可换学分,减免相应课程,提前选高阶课程或探索其他领域,学业安排更自主。不同文理学院在 AP 换分的分数要求、科目限制、学分上限等方面各有政策。

课程与专业设置

大一课程相对灵活,部分专业课程可提前修读;专业选择丰富多样,涵盖更多领域,本科学习更倾向于专业学习。

大一不允许选定专业,需广泛修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通识课程,满足各学科学分要求;以通识博雅教育为主,理科生也需要大量修文科课程。

科研资源与机会

高度重视学术研究,有先进教学设备、雄厚科研资金,众多高水平科研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师资强大,教授活跃于科研一线,学生从本科起就有丰富科研机会,但竞争激烈。如果大一就想参与科研,通常需高中有较好科研背景。

部分文理学院虽规模不及综合性大学,但在特色领域重点投入,建有特色科研项目与实验室。还积极与周边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为学生创造科研机会。本科生参与科研门槛低,大一下学期即有机会开始科研项目。

校园环境与社交氛围

地理位置多样,可能位于城市或郊区,校园规模大,国际学生比例较高,文化多元。校园活动丰富,社团组织多样,常举办大型学术讲座、文化节、体育赛事等,能感受浓厚学术氛围和多元文化碰撞。

多位于乡村或小镇,环境安静,校园规模小,社区氛围浓,学生易融入集体。活动虽规模可能较小,但学生参与度高。国际学生数量相对少,利于深入体验当地文化。

留学费用与未来深造

学费差别较大,私立院校费用比公立院校高;适合理科和工程专业学生深造,为科研提供丰富资源和项目经验。

大部分是私立院校,国际生学费普遍较高,与私立综合性大学费用持平或略高;更适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从这份对比中能看出,文理学院和大U各有优劣。Phillip结合自身兴趣、未来规划和经济情况做出的选择,让我们明白,人生的选择没有绝对的对错,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也会面临各种选择,此时不妨像Phillip一样,冷静分析,找到那条最适合自己的路。

 

 

#02

高中积累

奠定学术根基的AP课程与科研初探

 

Phillip对生物学的热爱始于童年,那时他热衷于收集、分析昆虫,对生物相关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作为创校生来到狄邦华曜学校后,丰富的AP课程体系则为Phillip提供了生物、化学、环境科学等跨学科的深入学习机会,不仅帮助Phillip积累了基础知识,还锻炼了他的批判性思维与实际操作能力,为他日后的学习和科研筑牢根基。

 

Phillip在狄邦华曜学校

 

他修读了7门AP课程,凭借强烈的求知欲与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平均4.33分的优异成绩。其中,在AP生物学、AP环境科学和AP心理学上,他的表现尤为突出,斩获了满分5分的佳绩。一直以来,他默默扎根于生物领域的探索。从他钻研细胞结构、遗传规律等知识的专注神情,以及有条不紊地调试显微镜、仔细观察玻片标本的实验操作中,都能深切感受到他对生物学的热爱。

 

除了课程学习,Phillip还积极参与各种课外活动。他参与组建首届学生会,为学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参加Brain Bee脑科学地区活动并获得江苏地区一等奖,晋级全国赛;参加BBO英国生物奥林匹克竞赛,凭借深厚的生物学知识,斩获全球银奖。这些经历不仅拓宽了他的视野,还培养了他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届学生会学生代表的第一张合影

左一为Phillip

 

此外,Phillip还参加了上海科技大学的生命科学暑期项目,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他接触到医学领域的前沿技术,通过提取DNA测序、采样和数据分析确定控制味觉的基因型,进一步提升了科研能力。

 

而在复旦大学参与的研究项目,更是Phillip科研生涯的重要启蒙。他撰写的综述性文章《胃癌转移及相关治疗》,虽未发表,但多次投稿至高水平SCI期刊并进入同行评议环节,这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另一篇与研究生合作完成的胃腺癌转移机制研究的论文,则成功发表在学术期刊《Cancer Control》上,并被SCI、SSCI以及PubMed Central(简称PMC,美国公共医学中心)数据库收录。这些研究让Phillip积累了初步的科研经验,接触到生物信息学前沿知识,为他未来研究奠定了基础。

Phillip在高中阶段合著有关胃腺癌转移机制研究的论文

 

这些经历让Phillip真切地感受到,科研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每一次探索都是对未知领域的勇敢叩问。他以自身经历为更多怀揣科研梦想的学子树立了榜样,激励大家只要心怀热爱、勇于实践,就能在科研的广阔天地中踏出属于自己的坚实而有力的前行轨迹。

 

 

#03

初入大学的挑战

那些教人成长的挫败

 

初入大学,Phillip满心期待在生物科研领域大展身手,却没想到面临诸多挑战。文理学院必修的文科课程有着大量的阅读和写作任务,以及本专业生物课程每周都要提交的实验报告,都让他有些应接不暇。

 

迪堡大学  图源:学校官网

 

由于时间管理失误,他曾误将作业截止时间看错,导致作业提交超时被教授打低分,影响了GPA(误将凌晨12:00am的DDL认为是中午12:00pm);修改论文时因未充分迎合教授的要求,成绩也不理想。

 

这些挫折让他陷入自我反思,但他没有一蹶不振,而是积极调整心态。他学会合理规划时间,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将时间分配给不同的课程和科研任务,逐渐找到了学习的节奏。

 

迪堡大学有关癌细胞转移的科研项目简介

 

大学可能并不完全符合你的预期,但这个时候恰恰是最需要沉得住气的时候,你一定得相信自己是有能力改变现状的。一旦失去自信,可能会陷入不断弥补之前错误的循环,而无法真正向前迈出新的一步。”Phillip在吃亏过后,留下了特别深的感悟。

 

他还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学弟学妹们:学习时要格外留意课程大纲(syllabus)中的细节,了解教授的个人偏好,比如是否在意出勤率、对作业质量的要求等,这有助于更好地完成课程学习。在选择大学和选课时,要进行充分调研,多向同专业的学长学姐请教,“前人吃过的亏是我们现在正走的路。”

 

调整心态后,Phillip重拾起曾经在高中就养成的运动习惯,每天健身1.5小时,变得更加自律积极。同时,他也发现了曾经所忽视的迪堡大学的优势:氛围纯净、环境安全,可以安心做科研。尽管科研资源相对有限,他依然积极申请大一下学期的暑期科研项目,继续深入研究癌细胞增殖课题。

 

热爱运动健身的Phillip

 

 

#04

从大学校园到真实世界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除了学业,Phillip还面临着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尽管托福取得113分的高分,但初到美国时,中西方不同的社交习惯、价值观和交流方式,让他在交友方面困难重重。不过,他积极参与校园活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交流,逐渐融入了当地生活。

 

Phillip在美国

 

融入过程中,Phillip也看到了一些美国高校的不良现象,比如毒品和夜店文化。Phillip表示,“作为中国学生,我们要始终保持在国内所接受的价值观教育,远离不良社交圈子,注意自身健康。”

 

说到健康,Phillip还分享了看病经验。学校医务室看病得提前预约,不然容易耽误。一般小病,自己备点常用药就行;但大病千万不能拖,一定要及时就医。在美国,生病不仅影响学习,还可能带来高额费用等麻烦。所以平时要注意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Phillip的这些建议,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我们一定要有明确的是非观,坚决抵制不良诱惑,以免迷失方向。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不是孤单的行者,前人的经验可以为我们指引方向,让我们少走弯路。

 

Phillip在美国

 

除了校园生活,Phillip对中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也有着深刻的观察和思考。

 

他提到,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比亚迪的电磁悬挂技术和原地掉头功能、华为的ADS自动驾驶技术以及小米的自主研发的高性能电机等,展现出了强大的技术创新实力。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政策扶持力度大,消费者接受度高,使得新能源汽车销量可观,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反观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较为单一,特斯拉占据主导,但普及率并不高。美国电力系统老旧,充电桩建设缓慢,产业链不完善,导致车辆成本居高不下,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图源:网络

 

Phillip能够包容不同国家的差异,看到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他认为每个国家都有值得借鉴之处,中美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种跨文化的理解与融合,正是真正的世界公民应具备的特质,也为狄邦华曜的在校学者提供了正面的范本。

 

 

#05

未来图景

左手显微镜,右手深空梦

 

Phillip的目标明晰且独特,他立志成为一个能连载科幻小说的大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学教授。在他看来,生物学研究是他为之奋斗的“六便士”,而融合科学与想象、传递科学魅力的科幻创作则是他心头的“月光”。

 

Phillip所写小说封面

 

短短一个学期的美国留学经历,让Phillip感慨颇多。本质上他自认为并未改变,但状态更成熟从容,对生活也有了新理解。“我本就不是容易改变的人,只是在小事上,学会了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妥协。”只身在外,他变得更加谨慎,考虑问题也更周全,这或许是源于曾遭遇诈骗的经历。他意识到,在复杂环境中必须时刻警惕。

 

从前的Phillip有些 “不问世事”,只专注做好自己的事,不太在意他人想法。而现在,他渐渐学会适应环境,在坚守自我的同时,也懂得了与外界和谐共处。

 

注:本文采访时间为24年12月

 

 

往期精选 Selection

 
 

 

狄邦华曜学校

5月10日开放日

 

扫描下方二维码预约

期待在校园与您相见

 

 

撰文&排版 | Joey Peng

设计 | Neeko Shi

发布|市场招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