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毕业季|不卷分数,靠热爱走向康奈尔!原来这就是美国高校最中意的“个性化”

 
 

卷标化、卷AP、卷竞赛、卷活动,被“打卡式申请”裹挟的中国学生在爬藤路上硬生生把自己卷成了六边形战士,一眼望去全A的成绩是强悍学术能力的有力证明。但藤校仅偏爱学霸吗?那些拥有一腔热爱的鲜活个体能否突出重围呢?

 

狄邦教育集团升学项目总监、学校学生发展体系顾问唐珮颖老师举了个贴合的比喻“(申请时)拿出来的照片不需要是统一的,它不是一张报名照,它是一张生活照。你说它有标准答案吗?”

 

12月15日,狄邦华曜创校生Sara W.斩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动物科学专业Offer。对她本人而言,爬藤成功实属意外之喜,康奈尔是经过唐老师的极力推荐在最后一刻才成为ED首选的旁人同样疑惑,她不卷标化、AP和竞赛的“极简式申请”究竟是如何在一众学霸里大杀四方的?

 

但在几位升学指导老师的眼中,三年来Sara在狄邦华曜蜕变为真诚、坚定、韧劲且自信的姑娘。在重视学生自主性的美式教育氛围下,她成功寻找到热爱,激发出自驱力,加之狄邦教育集团科学的升学指导体系和动态生涯规划助力她展示了一条最为真实且独具个人特色的成长轨迹。当极为鲜活的形象呈现在招生官眼前,一切水到渠成。

 

 

文书不贴金,贵在真实与真诚

Honesty and sincerity are the key to success

 

Sara还记得申请时递交的文书如何令她纠结与挣扎,只因校内的指导老师和校外给到的是全然相悖的两条建议:后者在Sara的文书上大改一通,堆砌了她在高中阶段获得过的所有成就——似乎就是投藤校所好而去;前者却仅希望Sara能够真诚地说出自己与动物的故事。

 

 

“活动的堆砌并不能够让申请者脱颖而出,和活动列表的信息也比较雷同。”Sara的升学指导老师周稀静说。狄邦教育集团在每年8月都会对旗下4所创新型K12学校和所有国际课程合作学校的毕业季重点学生进行集体专家会审,针对申请时需提交的所有材料给到最全面、最权威的建议。在看到Sara的文书后,升学指导专家评审们一致认为需要重新修改。

 

▲ Sara和唐珮颖老师

 

对于怎样的文书算得上一篇好文书,唐老师有着深刻看法:“许多学生的文书都只想说‘我成功了’,但故事通常不是这样子的,很重要的一点是你可能跌倒了,但你能够从跌倒的状态爬起来,它对于你的下一个决定产生何种意义,这一意义有多真实多确定。”唐老师将其称之为“反圣母文书”。

 

 

她想起过往指导经历中的一个生动案例。曾有一位学生在文书中写到自己在炎热夏天的旧金山教堂为流浪汉分发食物,即便对方行为粗鲁,他却仍报以微笑的故事。这样与现实不符的文书根本无法引起招生官的情绪共鸣,任何人面对这种情况都应该感到害怕。

 

Sara的故事异曲同工,因热爱小动物而尝试动物保护,但在真正踏入收容所的那一刻,肮脏的环境与目之所及的千余只流浪动物令她心生退怯,事实上,头两次来到收容所,Sara什么事都没有做。

 

 

将和动物越发亲近的过程中产生的那些真实情绪倾诉在文书里,相比写第一稿时挤牙膏的痛苦,这一稿Sara仅用了两天时间完成。不仅充满记忆点,还呈现了从胆怯到坚定,从纠结、挣扎、怀疑到逐渐自信的那份独属于青春期孩子的真实成长轨迹,真诚且动人。毫不意外地,Sara选择了将这版文书提交给康奈尔。

 

以美式育人体系丰富资源做支撑的动态生涯规划,为学生发展点亮一个个路标。

 

 

 

动态生涯规划

Dynamic Career Planning 

 

在寻找到真正的热爱前,从小学习美术与音乐的Sara本想将艺术作为第一选择。

 

“一开始她只说过自己喜欢小动物,但对未来专业没有定型。”周老师回忆道,“因为从小学习美术和乐器,当时家里给到的建议是走艺术路线。

对于学生交出的“生活照”,狄邦华曜的升学指导们会有自己的预设,但Sara给到的答案显然与预设不符。学校如何帮助她逐步找到未来方向?

 

相较于绝大部分人认为的“规划=标化+夏校+文书+竞赛+活动”这套以申请成功为目标的机械组合,狄邦华曜显然着眼于更长久的时间维度,允许学生在高中阶段可能发生的变化,在动态中不断调整焦距,倾注关注、陪伴,走近学生,理解学生,给予及时指导,必要时进行纠偏,直至最契合时刻的到来。从最初的迷茫到最终的尘埃落定,其独有的动态生涯规划陪伴以Sara为代表的学生始终,给予最精准的把控:

 

狄邦华曜拥有仅美国顶尖私校才配备的1:30豪华升学指导师生比,且每位老师所负责的申请季学生不超过15人。从11年级起,升学指导老师就不再更换,这意味着学生至少会和同一位老师相处两年的时间。平日里,早会、一对一咨询,甚至是大大小小的校园活动,升学指导老师们均全程参与,从而能够多维度挖掘学生的不同面。

 

▲ Sara和周稀静老师

 

正是在学校与苏州动物保护协会合作的活动中,周老师发现了Sara真正的热爱;

 

▲ Sara在苏州动物收容所义务服务

 

同样是在周老师的建议下,Sara将目光跳出原本在收容所做的浅尝辄止的基础护理工作,着眼于更具深度和学术性的实践,最终关注到了“小动物皮肤疾病调研”的命题;

 

在往后Sara从事动物保护事业的过程中,她曾因自己的势单力薄而灰心,也因“升学”才尝试的初衷和动机而陷入自我质疑,那些日子均是周老师指引着,教她做些有关动物保护政策的调研,以更高维度看待事物、开拓眼界,她于是慢慢从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动物虐待事件中走了出来,并立下用理念去唤醒众人动保意识的志向,最终决定将原先的“兽医”专业改为“动物科学”,以期在未来涉足动物法律、动物权益等领域。

 

▲ Sara在校内参加动物保护项目

 

校内的升学指导老师能够如此贴近学生生活,不间断地陪伴至少两年之久,便不难理解为什么绝大部分校外机构只能看到学生取得的成果,而校内的老师们却能看到一个个生动活泼、有血有肉、有热爱有个性的人。

 

 

丰富资源支撑

Rich Resource Support

 

狄邦华曜重视学生自主性的美式教育氛围为身处其中的学生追求热爱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秀条件:从学生社团、Life Block延展课到校园里大大小小的一切活动,学生们能够在这些学校特意为其留白的时间内肆意探索兴趣爱好,并在紧密的社群联系中得到充分支持。

 

学校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社会服务活动,Sara正是在学校与动物保护协会合作的活动中首次踏足动保领域,并找到自己的志向所在;

 

 

随着探索越发深入,她希望能在校内扩大影响力,学校的特色之一Life Block延展课成为了契机。这本是由老师发起的课程,以供学生挖掘感兴趣的领域。Sara主动寻求生物老师Mr. McCathy的帮助,提议创立一门动物相关的Life Block延展课。老师欣然接受,以一周理论输出、一周动手实践的有趣形式,吸引了众多学生的目光。比如在老师讲解完骨折后,Sara就和老师设置了一场以玉米棒当动物骨头、以打湿的纸巾模拟石膏的骨折处理体验;

 

当Life Block积累了一定人气,Sara终于创立了自己的“猫狗百科”学生社团,成立之初共有四位成员,Sara与一位同学进行动物疾病研究,另外两位同学负责提高文本可读性,并通过美工制作成册分发给师生和动物保护机构的志愿者们。校内拥有宠物的师生们都成为了Sara的采访对象,以发生在身边的真实病例警醒读者;

 

▲ Sara创办的“猫狗百科”学生社团

 

社团发动着同学们定期去动物收容所帮助流浪狗洗澡、剃毛、遛狗、打扫犬舍,渐渐的,全校师生加入了动物保护的队伍。学生发展部曾多次宣传社团在校园内组织的义卖,募集善款,捐给动保机构。许多老师加入其中,用自己手工制作的陶瓷、发簪、手链等工艺品换取善款;

 

这学期,小学部的“救助流浪动物”跨学科项目制学习(PBL)还与社团建立合作,策划了剩菜计划、二手产品收集、制作狗窝和被子、制作狗粮肉丸等一系列师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活动,并在最终的成果展和校园集市上带来了流浪宠物领养、迷你拍卖行、二手商品抽奖等慈善活动,善款尽数捐给动物保护机构。

 

▲ Sara参与校内小动保慈善集市

 

全校师生家长的支持帮助以Sara为代表的学生在自身热爱的领域深入探索。当下,狄邦华曜的校园内活跃着多样的学生活动,不乏因热爱摄影而创办摄影社的同学,最终还在学校的支持下举办了影展;也有因减肥而爱上健身,创立社团带着同学一起践行健康生活方式的学者;更有学者在全校发起卫生巾互助行动,为打破生理期偏见,表达女性力量……

 

 

爬藤不是育人目标,而是水到渠成

Ivy League isn't a goal, it's a natural progression

 

尽管即将成为康奈尔大一新生,“爬藤”却从不是Sara的目标。

 

不同于十门全A的学霸,Sara并无疯狂卷AP,在十年级确定未来学习动物相关专业后,她便将学科探索聚焦于自身兴趣点,学得恰到好处:从10年级开始她始终对实验室科学保持相当强度的投入,且在11年级就完成了AP化学和AP生物两科的学习,并在统考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12年级,她还继续学习AP物理。数学方面,Sara在11年级完成了AP微积分,并在12年级学习AP统计,打下未来在生物学科上继续探索的重要基础。与此同时,Sara还选择了中文、英语、西班牙语等能有效提升文科素养的科目,搭配艺术和体育技能,呈现的便是文理兼修、全面发展的形象;

 

“爬藤”也从不是狄邦华曜的育人目标。

 

▲ Sara美术作品

拥有丰富升学指导经验的老师们对Sara在动物相关领域所做的活动极为印象深刻,当发现Sara各方面发展均衡,无明显短板后,才强烈建议在ED轮冲刺康奈尔。步入藤校只是双方在不经意间促成的大圆满结局。从九年级转学之初的那个讨厌理科、不善言辞、只想在人群中做小透明的女孩,到如今的学生会策划部部长、校排球队队长,并继续深耕于动物保护领域的康奈尔准大一新生,这一切进步均是源于热爱。在升学指导老师们看来,相较于学术成绩惊艳的全A学霸,反而是一条如此真实的青春期成长路径,更能让大学招生官直观地看到学生因热爱所拥有的潜力。

 

 

Sara的成功无疑是美国高校不仅重视学术优异的有力证明。狄邦华曜重视学生自主性的教育氛围滋养了个性化土壤,科学的升学指导体系助力其发芽结果,而Sara仅仅是狄邦华曜众多学者们的缩影。更多的孩子在这座充满活力的校园里探索热爱,寻找自我。去年的首届毕业生Doria也曾在采访中说出如下金句:

 

“文书的写作以及大学申请,是从‘我’出发的。如果输出的内容并不符合我的主见或经历,存在一些浪漫化的修改,即使有用,我也无法照做。从大学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我是失真的。所以我宁愿以真实的自己被拒绝,也不想因虚假的自己被接受。”她最终在校外机构和校内升学指导老师的意见中采纳了后者。

 

藤校从来就不是狄邦华曜的育人目标。在以自主性为导向、不功利的教育之下,学者们能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中意的领域执着付出,并勾勒出清晰明确的未来。在绝大多数人随大流浮沉的当下,这份不被大环境左右的清醒和自我才是狄邦华曜最终的育人目标。在摸爬滚打着向梦校前进的过程中,狄邦华曜的学者们不曾忘记,追求卓越,重点不在“卓越”的结果,而是“追求”的过程。